新冠肺炎疫情下,本來就持續緊張的中美關係再度被點燃。雙方可謂你來我往,動作不斷,關係也持續升溫。日前有美媒傳出,華府或再考慮出台新政策,全面限制中共黨員及其家屬入境,更引一片嘩然。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不久前發聲,指如今兩國的關係已經陷入1979年建交以來的最低點。有外媒直指,中美似乎已經進入 “新冷戰”。


從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四個維度來看,中美均有新的進階。而更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對華的強硬態度仍有升級之勢,中國如何對未來的形勢做好客觀研判,保持警惕、做足準備加以應對,顯得十分關鍵。

政治上:對華強硬成風潮,拉攏盟友站隊

從政治維度來看,近期美國不斷出台措施,制裁機構和個人,中國也採取了反制措施。7月9日,美國國務院和財政部分別宣布根據美國內法對一家中國新疆政府機構和4名官員實施制裁。7月13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宣布,中方決定自即日起對美國“國會—行政部門中國委員會”以及美國務院國際宗教自由無任所大使布朗巴克,聯邦參議員盧比奧、克魯茲,聯邦眾議員史密斯實施相應制裁。
而這種美國對華的禁令措施有近一步的升級的趨勢。7月16日,《紐約時報》援引知情人士的話稱,特朗普政府正在考慮全面禁止中共黨員及其家人前往美國。據悉,相關禁止命令屆時可能以總統公告的形式發布,或將授權美國政府吊銷已在該國的中共黨員及其家屬的簽證,導致他們被驅逐出境。進一步可能的措施還包括限制中國軍隊和國企高管赴美旅行。雖然有關知情人士透露,這一計劃的細節尚未敲定仍有待最終通過,但美方首次將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員,可以看到中美對抗已經上升到了意識形態層面。
香港天大研究院研究員伍俊飛表示,幕僚們為美國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新對華政策,即分而治之的策略,還是非常毒辣的。把“中共”與“中國”分開,把“中國人”與“華人”分開,擊准了中國體制最大的弱點,即非共產黨人在權力與財富分配方面存在結構性不平等。美國此舉在於煽動中國內亂,從而達到不戰而勝的目標。中國除非推行福利國家政策,實現共同富裕,否則無法拆解美國的招數。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美國國內,強硬的對華態度已成風潮。2020年總統大選逐漸逼近,特朗普和拜登之間的決戰也日趨白熱化。而比誰在對華措辭、擬議政策、立法等方面更強硬已經成為了美國兩黨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開展的一場“逐底競爭”。對華議題已成大選中的一個籌碼,因此美國政客、媒體的涉華極端言論也變得密集,在美國國內掀起了民眾的情緒。
此外,美國也在國際上不斷拉攏盟友戰隊。早前,特朗普政府已向盟國施壓,要求其在5G網路建設中排除華為,目前這在澳洲和英國取得了一些成效。未來恐怕還會有更多的西方國家將在美國的壓力之下轉而針對中國,形勢不容樂觀。

經濟上:金融貿易牌不斷,美元扼喉

在經濟維度,美國也在不斷對華打出金融貿易牌。從去年開始,特朗普發動中美貿易戰,且邊加關稅,邊進行貿易談判,以打打停停的策略試圖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今年以來,美國更是從金融、貨幣、投資等各個方面出手。先是以“國家安全”為名大幅限制對華投資。今年5月,美國聯邦退休節儉儲蓄投資委員會(FRTIB)表示,將無限期推遲其國際基金調整投資組合的計劃,暫停在華投資。隨後,美國參議院又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法案,劍指中國公司赴美上市。美國納斯達克收緊IPO規模和維持上市地位的限制,以及會計審計標準,使一些中國企業更難在納斯達克上市。
此外,中國香港也被捲入了這場中美的漩渦中。今年6月30日,美國開始取消根據美國法律給予香港的特殊地位,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地位,並限制香港獲取先進技術。這也引發外界對與美元掛鈎港元聯繫匯率制度穩定性的擔憂。美元一旦與港幣脫鉤,將引起金融市場的劇烈震蕩。
7月3日,美參議院通過懲罰與實施香港國安法的中國官員及與他們有業務往來的銀行,還直接禁止部分中企進入美國資本市場,利用美元做對華武器。如果美國將一些涉及跨國業務的中企踢出美國金融體系,禁止其使用美元交易,必然造成巨大的損失,而這在不久的未來或將成為現實。

科技上:打壓華為中興,制裁中國高校

除了傳統的政治、經濟維度,美國的對華打壓更擴展到了科技維度。美國多次以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為由,阻止華為、中興在美國的商業活動,試圖打壓中國科技企業在美髮展。
尤其從2018年開始,美國政府對以華為為首的中國科技企業打壓驟然升級,變得越來越公開化。先是美國四大運營商(AT&T、T-Mobile、Sprint、Verizon)均先後終止了與華為的合作,隨後美國又正式封殺中興。同年8月,特朗普簽署《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機構禁止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2018年12月1日,還爆發了令全球震驚的美國跨境指使第三國家對華為CFO孟晚舟執行逮捕事件,事件的風波至今仍未平息。
去年以來,美國的第二階段打壓更是進入高潮。5月16日,美國商務部正式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開始了對美國所謂的“5G敵人”的圍剿之路;要求斷供華為美國技術比重超過25%的產品與服務。雖然期間特朗普政府因應美企的要求,曾短暫地為華為豁免臨時禁令,但均很快取消。今年5月,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升級,禁止全球使用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廠商出貨給華為。在美國的禁令下,台積電也將對華為斷供。
此外,美國還對多所中國高校實施了制裁。截至今年5月,已有13所高校被列入了美國的“實體清單”。可以看到,這些高校大多是理工科高校,研究領域覆蓋AI、通信高精尖技術等。美國瞄準中國的科技領域出擊,已經形成了周密的計劃,步步深入,未來還將有什麼新的策略,有待觀察。

軍事上:南海台海動作不斷,軍事角力擴大

在軍事維度,中美在南海及台海的軍事角力也在不斷擴大和升級,令區域內的緊張局勢升級。今年以來,雙方的軍事動作都不斷,更是幾乎天天上演。
今年上半年,美國軍艦已曾7次穿行台灣海峽。6月9日,美軍一架C-40A運輸機甚至罕見地飛越台灣西海岸的陸域上空;中國軍機不斷飛臨台灣上空的同時,美國也加強了其在台灣附近的軍事活動。
進入7月,雙方針鋒相對的軍事行動更是幾乎天天上演。7月6、7、8日連續3天,美國軍機對中國實施抵近偵察。6日是1架RC-135偵察機,7日為1架EP-3E電子偵察機,這兩架偵察機距離廣東海岸的距離分別為60.94海里及60.89海里。7月13日據報美軍罕見出動E-8C指揮機再度飛近廣東。
在中國宣布7月1到5日在西沙群島海域舉行軍事演習後,7月4日,由美國“尼米茲號”和“列根號”航母群,組成的雙航母攻擊群也進入了南海地區進行演習。這是自2014年來,美國海軍在南海首次舉行雙航母軍事演習。
7月1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公開否定中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擺出了罕見的強硬姿態。這也令南海問題再度成為國際地緣政治的焦點。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則對此回應,中方從來不謀求在南海建立“海洋帝國”,始終平等對待南海周邊國家,在維護南海主權和權益方面始終保持着最大克制。

應對“新冷戰”需要新思維

可以看到,中美之爭並非針對特定的維度,從結構上來說,一旦兩個世界大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實力到一定程度,必然將存在互相間的博弈。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美之間的“新冷戰”是不可避免的,未來彼此之間的互相廝殺只會愈演愈烈,而此時中國能做的就是要做好應對的準備,尤其要以新的思維模式來看待當前的局勢,不能盲目樂觀,而是採取積極的措施解決可能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Visited 73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