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高科技較量激戰正酣,台積電赴美建廠,預計120億美元投資,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中美脫鉤聲四起中,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半導體製造廠台積電又在美國起跑,引來市場極大的關注。


新冠疫情下中美爭鬥是多方面的,從對病毒起源的爭執,到軍事上的博弈,近期更是在科技戰上有體現。無論是哪一方面的爭鬥,台灣已成為美國手中一張屢試不爽的牌。不久前,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宣布赴美設廠的消息就被輿論解讀為特朗普在科技戰中打出新戰術,美國正運用台灣對中國大陸施壓。
台積電作為全球最大芯片代工製造商,這一事件不斷引起波瀾。各方認為,從企業經營、財務角度來看,投資誘因都不大,為什麼台積電仍決定赴美生產?在深挖之下,不少內幕紛紛曝光。台積電赴美設廠,背後暗藏着不少考量。
幕後牽線人是蔡英文?
台積電(TSMC)日前宣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5奈米新廠。該廠預計投入120億美元投資,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晶圓,最快可以在2023年底開始生產,估計能創造1600多個工作機會。驚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界。
全球三大信評業之一惠譽國際對此發布特別報告指出,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和美國建立“US-TSMC聯盟”,美方將通過與台積電合作,令到美國技術供應鏈更加自主化。由於半導體產業進入壁壘很高,要能做到芯片製造領先,需要龐大資本和設計能力,因應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美國芯片製造商也需要增量投資。
但有台灣媒體報道,從商業角度來看,台積電沒有任何理由去美國設廠,這純粹是“政治”的考量,蔡英文政府和美國政府的積極遊說與牽線,迫使台積電不得在短時間做出決定。據台媒報道,有台當局高層說,對美國、對整個印太區域來講,希望能創造一個“安全的、合作的高科技生產鏈”,因此希望讓台積電能在北美設廠。
美國的強壓也有很大原因,在政治考量下,美國政府針對貿易戰的措施將越演越烈,未來甚至不排除禁止台積電製造的產品輸美,尤其是跟國防、資安、航太有關的晶片,因此,預料台積電美國廠的生產產品應該與美國政府有密切關聯性。
美國盯上台積電很久。與台積電和其他公司協商投資美國事宜,這是特朗普政府自執政以來的重要目標之一。
台積電赴美或為獲取籌碼
就在台積電於5月15日宣布美國晶圓廠的訊息之後不久,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其第二大客戶──華為(Huawei)旗下的中國IC設計業者海思(HiSilicon)祭出新禁令;也業界人士認為,這兩樁事件都與美國的出口管制政策有關。
美國高階官員表示,台積電在中國的業務約佔 10 至 12% ,基本上幾乎都和華為有關,除非台積電獲得許可,否則將受到限制。台積電則表示,將持續密切關注美國產品出口規定的改變,與美國律師合作進行法務分析。《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宣布禁令後,台積電已停止接受華為新訂單。
有人說台積電是對華為落井下石,有人說台積電會雪中送炭,但目前的台積電也有些身不由己。
台積電前任法務長Dick Thurston透露,客戶遍及全球的台積電原本能不受限制為海思供應晶片,但是碰到了美國出口管制,台積電的美國新晶圓廠可能是用來向美國政府交換優惠待遇的一個籌碼,讓他們能被允許繼續為海思生產晶片。
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Andrew Lu)表示,台積電應該能在短時間內取得繼續出貨產品給海思的許可:“若的確如此,在美國設置新晶圓廠就很值得。”
美國商務部在上周宣布“透過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與軟體在海外設計並製造其半導體元件的能力,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之計畫;”但台積電被預期能找到方法解決這一禁令。
然而台積電卻否認其美國晶圓廠專案有任何政治因素摻雜其中。台積電公關部主管高孟華的說法是:“這對台積電來說真的是一個商業決策,與政治無關。我們選擇亞利桑那州是因為當地供應鏈已經就緒,這讓我們有更多投資機會。”
各方關注台積電走向
事件持續發酵,各方持續關注,台灣各界擔心台積電會離開,作為產業鏈中的龍頭企業,如果台積電出走,勢必會對台灣整個產業鏈帶來重創。但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台積電在台灣南科投資金額就是美國廠兩倍,“大家不用擔心台積電離開台灣,台積電赴美設廠相信是特朗普政府極力爭取。”
他表示,台積電製程的進步來自先進的製程設備,美國設備供應商就佔了重要角色,再來是精密材料,美國與日本也是重要來源,先進科技產品背後需要有設備、精密材料、專利等,很少有國家可以自己湊齊設備、精密材料與專利等所有資源,未來全球將會出現聯盟型態。
關注台積電赴美設廠的不僅僅是中美台,連新加坡也被驚動,連忙舉行國安會議,討論台積電赴美設廠的影響,新加坡政府近年來積極祭出各項優惠條件,吸引半導體產業前來投資,希望可以進一步振興經濟,台積電也是新加坡政府亟欲爭取的投資對象之一。
有分析認為,台積電已經成為中美爭鬥中左右為難的縮影,布局美國或許只是台積電“避險逃生”的舉措而已,在美國的強力施壓之下,台積電的這次赴美設廠,影響還會繼續擴散,所影響的不僅是全球芯片製造供應鏈,還有整個台海形勢和中美關係。

(Visited 81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