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霞,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英文對應的詞彙是 Haze,如果登錄香港天文臺的網站,可以偶爾看到關於煙霞的報導。實際上,煙霞的存在並不詩意,在中國氣象局的辭彙表裏,Haze對應的詞是霾。就是那個令北京市民痛苦不堪的霧霾中的 「霾」 。

儘管北京式的霧霾離香港還比較遠,但香港所面對的挑戰也很大

每當冬季來臨,整個中國北方地區開始供應暖氣之際,北京都要遭遇霧霾之劫。霧霾的形成有多種原因,供應暖氣的鍋爐燒煤、火電站發電燒煤、汽車廢氣、工業廢氣等等,都有可能向大氣排放懸浮微粒。在香港周邊,儘管沒有燒煤供暖一說,火電站也極少,但香港並不能躲避霧霾。只不過,與幾周前PM2.5值超1000、大有末世來臨之感的北京比起來,香港的霧霾小巫見大巫。

偶爾光臨香港的霧霾,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季風,每當春天、秋天、冬天,偏北風盛行的時候,來自珠三角以及更北方的空氣會南下,影響香港天氣,也會帶來懸浮微粒的污染;而在夏天,偏南風盛行,來自太平洋的濕潤水汽會將香港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吹散,則減少香港的霧霾。二是本地的廢氣排放,香港鬧市區建築密度高、人口擁擠、交通工具數量龐大,廢氣中的懸浮微粒不利疏散,也容易形成霧霾。

查看香港環境保護署發佈的《空氣質素報告》,在2014年,香港的PM2.5(FSP、微細懸浮粒子)值,在政府所設立的15個監測站中,有3個站數據較差,超過了政府所設定的一般指標。這三個站分別在銅鑼灣、元朗和屯門。其中,元朗和屯門的PM2.5值全年平均超過了119(微克/立方米),銅鑼灣則超過了107(微克/立方米)。這三個地區污染明顯。

整體來說,香港的空氣品質與北京比起來好太多了,但也不容樂觀。過去10年,香港的私人汽車數量增長了35%,這對香港空氣問題造成巨大挑戰。《南華早報》曾引述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一個數據指,2013年,有毒空氣導致香港3279人過早死;2012年,空氣污染給香港造成了直接或間接的損失達到394億港幣。

 

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指出,「我們所面對的,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差。政府必須將改善市區馬路通道的空氣質素,作為首要政策」。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空氣污染中,PM2.5現在或許並不是香港的頭號危險,二氧化硫的排放才最為嚴重。因為對於環保的擔憂,兩大重要工程—港珠澳大橋和機場第三跑道的建設,也受到影響。空氣污染問題不僅影響民生,也影響政治。

2015年12月14日,伴隨巴黎會議達成的減排協議,「粵港持續發展與環保合作小組」召開會議議定2016年合作計畫,包括「粵港澳區域性PM2.5聯合研究」。畢竟,香港PM2.5很大一部分來自外部,光靠自身無從解決。同時,香港環保局提議,從2016年9月1日開始,收緊車輛廢氣排放標準。儘管北京式的霧霾離香港還比較遠,就如煙霞與霧霾的表面差距一樣,但香港所面對的挑戰也很大。

(Visited 497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