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持續持續蔓延,局勢嚴峻。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取消原定於20日舉行,與港區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會面交流的茶聚,而改以公開形式發出題為《同舟之情,攜手走過崎嶇》的信件,以信心、愛心及齊心三個“心”談抗疫,引發各界關註。


這封信件從近期社會關註的新冠肺炎疫情入手,介紹內地和香港疫情狀況,同時通報被困“鉆石公主號”郵輪的首批106名港人抵達香港的消息,還就香港當前應如何應對這壹困難時刻發出建議和號召,並告知中聯辦接下來開展工作的手法。
從壹封公開信開始,顯示出駱惠寧不同以往的改變,中聯辦將核心“聯絡”工作放上網絡,向公眾真誠地敞開懷抱,更為透明,創下了先河。尤其是其中傳達出駱惠寧的非凡文采、切入民心、直擊焦點,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文采了得,文字語調頗為“用心”

通讀這份公開信,最突出的壹大特點,便是通篇文字充滿了誠意和“用心”,文采了得。
駱惠寧用柔和的筆觸行文,用詞溫雅親和,不失樸實自然。無論談及疫情還是香港的現狀,字裏行間都是滿懷感情,以情切入,完全不同於官文照本宣科的冷冰冰。這種親切柔和的風格,放在公開信中,讓人有見字如面之感。
壹封信函中,更是處處有金句,例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丹心寸意,皆為有情”,“山川異域,尚且風月同天;血濃於水,豈能袖手旁觀”,“船大好頂浪”,“沒有越不過的山,沒有跨不過的坎”
有媒體評論,駱惠寧在信中總計使用了多達十幾次的“心”字,十分引人註目。除了傳達“信心”“愛心”“齊心”為國家出力、為香港盡責的主題,更有類似“我們需要隔離的是病毒,而不是人心”“ 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政者、醫者、兵者,能者扛鼎逆行;商客、鄰家、百姓,義者戮力同心”的語句。行文“用心”,成了信件帶給人們的最大感受。他還在信中坦誠地承認疫情確實暴露了國家在公共衛生方面的短板,但強調“信心是最有效的疫苗”,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早日戰勝疫情。文中的誠懇坦然,也不忘富有實事求是的精神,令人記憶猶深。
值得壹提的是,在1月15日駱惠寧到港履職後首次出席新春酒會時,曾以《共同珍惜香港這個家》為題發言,而如今的行文幾乎與之前的講話風格壹脈相承。這種用心用情的表達,也被看作是壹種“接地氣”的象征,更是努力打破以往中聯辦官員與香港社會之間的距離感。
有不少分析認為,這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式,或許也將是駱惠寧今後任職中聯辦主任的工作基調,這意味著香港中聯辦未來將用更加柔和與真誠的態度去開展與各界的聯絡,工作中將帶著更多理解與傾聽。

切入民心,把民生問題放在首位

有分析指出,此次駱惠寧的信函,表面上對象雖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港區政協委員,實質上是向全香港公開,面對全港市民。壹封信雖然只是壹小步,但傳遞了正面改變的訊息,讓人覺得駱惠寧願意向公眾敞開懷抱,坦誠交流的誠懇態度,更能向香港民眾負責。
在“壹國兩制”的框架下,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是香港社會與中央溝通的重要渠道。駱惠寧的公開信,可謂以身作則示範了聯絡工作向公眾透明的重要性,把普通民眾的想法和感受放在首位,這也更顯示出未來中聯辦的工作將更加切入民心,關註民生。
在信中,駱惠寧同樣再次提及了民眾關註的問題。說到“愛心”,駱惠寧就表示“今天香港最大的新聞,是‘鉆石公主號’郵輪上的香港居民陸續返港”。他在信中寫道,半個多月來,滯留“鉆石公主號”郵輪的364名香港居民的處境牽動人心。外交部及其駐港公署緊急協調,特區政府迅速行動,建制派議員趕赴日本雪中送炭,20日上午首批106名香港乘客終於順利抵港。
他在信中更強調,即使在內地最困難的時候,祖國也始終關註、關心香港,感嘆壹場疫情,凝聚起同舟共濟的深厚情意,內地不僅第壹時間克服困難把在內地生產的1700萬個口罩運往香港,竭盡全力關註在內地香港同胞的狀況,采取停發旅遊簽註、調整交通安排、加強人流管制等措施,配合特區政府“控關”“限流”,全力保障香港市民生活物資供應。
駱惠寧還在信中對香港各界援助內地抗疫的各種舉措表示了感謝。他列舉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帶頭、各界人士慷慨解囊從世界各地采購防疫物資和醫療設備,送往抗疫壹線及聯系中聯辦表達對內地同胞關心關切的種種事例,以“珞珈山與獅子山,千山壹脈;漢江水與香江水,萬水同源”,形容兩地情深。
除了在網絡上發出這封切入民心的公開信,在早幾天的2月17日,駱惠寧更是在疫情之下首度展開密集調研,走訪華潤集團、中石化、招商局、中銀香港等在港中資企業,關心日常生活物資供應和金融紓困等民生問題。
他同時要求在港中資企業把防疫抗疫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充分發揮在市場供應和金融紓困中的積極作用,全力支持配合特區政府抵禦風浪,展現出了中聯辦對香港社會基礎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釋放出“挺港抗疫”強烈信號。

直擊焦點,為疫情下的香港添信心

當然,駱惠寧此次的公開信也直擊疫情下大家的關註焦點。在提及“信心”時,駱惠寧指出,這些天,疫情的數據曲線牽動人心,大家都希望能從中看到“拐點”。令人欣慰的是,除湖北之外其他地區的確診患者數呈現下降態勢,痊愈患者數正在不斷攀升。這壹降壹升,讓憂心有所紓緩、讓信心有所增強。
對於當前的防控狀況,駱惠寧也十分坦誠地在信中指出,今天的中國相較17年前“非典”時期,在綜合國力、治理能力、制度效能,包括國民心態等方面,都有了歷史性進步。然而,“毋庸諱言,任何壹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會給治理者帶來嚴峻考驗。疫情也暴露了我們在公共衛生方面的短板,警示完善國家應急管理體系的必要,敦促國人對生活方式的反思,從眼前看,疫情已經影響到國家和香港經濟。”但在駱惠寧看來,面對疫情,沒有越不過的山,沒有跨不過的坎,信心是最有效、最持久的疫苗。
而審視歷經大半年反修例風波、處在傷痕中仍未恢復的香港社會,駱惠寧同樣不刻意避開存在的紛爭和問題,在信中對此“直言不諱”,談及不久前備受社會關註的醫護罷工、搶購物資潮等熱點話題時,他並未言辭激烈,而是理性分析這將加劇社會的撕裂,指出危機關頭,香港想要成功抗疫,最重要的便是“齊心”。尤其在公開譴責醫護罷工行為是乘人之危制造對立,但駱惠寧僅僅是就事論事,強調對抗疫癥時社會可各抒己見,但應符合科學理性和社會整體利益,意見令人信服。
駱惠寧在信中指出:“這是壹個要科學應對、不要政治操弄的時刻”“這是壹個要冷靜理性、不要制造恐慌的時刻”“這是壹個要同舟共濟、不要以鄰為壑的時刻”。他認為,當前,無論對國家還是香港來說,疫情防控工作都到了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只有齊心協力,才能共克時艱。
疫情當頭,內地與香港都共處艱難關頭,中聯辦在協助配合港府抗擊疫情中發揮的作用當然不容忽視。對於未來中聯辦將采用怎樣的工作手法,駱惠寧也在信中表示,今後會用“面對面”與“鍵對鍵”兩種方法,更好地與各界進行溝通交流。尤其是“鍵對鍵”的新思路,是指通過更為便捷的互聯網渠道進行聯絡,傳達中聯辦以及中央政府的信息,也回應了不少民眾對於中聯辦工作的關註。
壹封充滿誠懇、真情的公開信,得以管窺駱惠寧作為新壹任中聯辦主任所展現出的新角色、新定位,以及新的工作方式。對於疫情威脅下的香港來說,駱惠寧的表態令人安心。外界也更加期待,中聯辦在未來也將以信中所說的“信心”“愛心”“齊心”為指引,更多地為社會、為普通民眾做實事,協助港府,頂住挑戰,令香港重放光芒。

(Visited 69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