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恩怨仍未平息,在抽走“救命錢”之後,有消息稱美國還下令情報機關調查世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警告,美國或許永遠不會恢復資助世衛,並可能設立一個替代世衛的聯合國組織。
就在世衛即將陷入困境之際,歐盟卻伸出了援手。歐盟多位領導人已經表態,支持WHO的共同行動呼籲,5月4日,歐盟還舉行視頻會議,在數小時內成功為研發疫苗與療法籌得超過80億歐元款項。這對世衛來說可謂是雪中送炭,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讚揚多國聯合行動,強調團結才有出路。

歐盟舉行視頻會議籌款

歐盟不顧美國立場,出手籌集資金,是否意味着美國後院起火?很顯然,歐盟有自己的考慮,一方面是因為歐洲一些國家防疫形勢不容樂觀,歐盟需要世衛的國際資源,另一方面中美在疫情中的分歧使得歐盟也陷入兩難的處境,為此只能打出“多邊主義”的旗號,不過,歐盟並不願意得罪美國,消息稱,歐盟正準備向世界衛生大會WHA提案,要求獨立調查新冠病毒的起源。
即將到來的世界衛生大會成為了一個分水嶺,隨着日期一天天臨近,不少風波也都開始隨之發酵,全球防疫之中的你爭我斗一觸即發。
歐盟成功為世衛籌款
5月4日,歐盟舉辦了一場視頻會議,由歐盟、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挪威及沙特阿拉伯主持,共有42個國家領導人或代表參與,包括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張明。唯獨少了美國、俄羅斯兩大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開幕時呼籲,所有國家都應捐款,“為真正的全球努力”付出。隨後,歐盟為疫苗開發捐出10億歐元,日本捐出8億,法國、德國、沙特則均捐出5億歐元。歐盟表示,籌得的款項中,44億美元會用作開發疫苗,20億美元會用作尋求療法,另外16億美元則作生產檢測工具用。
中國也作了表示,張明則說,中國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a responsible member),除了早前已向世衛捐出2000萬美元外,亦承諾再加捐3000萬美元。他稱嚴格的責備遊戲於事無補,強調中國正與全世界分享抗疫經驗。
不過,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及疫情持續擴大的俄羅斯均沒有參與此次籌款。有報道則引述有美國官員稱,美國即使叫停世衛資助,在全球衛生領域上仍是最大捐款者,故無必要參與是次活動。
世衛總幹事譚德塞很激動,他稱:“我們會因各國一致行動和全球團結而戰勝,這個病毒的解藥是各國一致行動和全球團結。”
歐盟與美國不合?
其實,歐盟的態度一直很明確,在美國斷供世衛以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就與譚德塞通電話,表示歐盟在此關鍵時刻大力支持世衛組織,重申現在需要繼續通過多邊體系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在早前的G7視頻會議上,與美國的態度不同,與會大部分領袖皆力挺世界衛生組織,強調跨國合作是對抗新冠病毒大流行所必需。
這背後原因很簡單,雖然歐洲的疫情持續紓緩,德國等國出現好轉,但是歐盟還有一些國家的形勢並不容樂觀,除了美國,全球累計死亡病例超過2萬宗的國家有意大利、英國、西班牙和法國,全在歐洲。在防疫階段,歐盟需要世衛,這也是為什麼歐盟積極籌集資金的原因。

不過,這也並非意味着歐盟百分之百世衛對世衛滿意,即將在5月18日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World Health Assembly)是WHO的決策機構,也是成員國呼籲該組織在特定領域採取行動的論壇。歐盟5日表示,歐盟和其27個會員國將共同起草一份決議案,呼籲在世界衛生大會時,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起源和蔓延,進行“獨立檢視”。
很顯然,這一舉行受到美國影響。
對於病毒起源,美國正馬不停蹄。特朗普日前表示,美國將公布一份報告,詳細說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但他沒有提供其他細節或公布的時間。據稱,特朗普政府也正向歐盟施壓,要求其支持對中國處理新冠病毒疫情的情況、乃至疫情源頭進行國際調查。
這使得歐盟陷入兩難境界。歐洲最大的數碼出版集團阿克塞爾•斯普林格集團的負責人多普夫納(Mathias Döpfner)最近撰文表示,等新冠疫情過去,全球經濟衰退會接踵而來。他認為,在這緊要關頭,歐洲要儘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否則西方聯盟,歐洲經濟安全都會受到威脅。
歐盟所奉行的多邊主義似乎受到巨大壓力,其不願疏遠中國和美國中的任何一方,只好採取了另外一種方式,在夾縫中尋找道路。但同時,歐盟在執行減少依賴中國的政策,對於疫情起源之爭,歐盟總體上依然靠近美國。
目前,歐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尤其是對病毒起源的調查上,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爾(Josep Borrell)在接受法國報紙採訪時表示:“我認為,我們需要對此事進行獨立調查,置身中美戰場之外,這兩個國家為疫情相互指責,無疑加劇了雙方之間的對抗。”但歐盟工業委員布雷東(Thierry Breton)似乎與此不同調,他5月5日表示,歐盟未輕信中國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他還強調,“我們絕不幼稚”。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召開的世界衛生大會並不簡單,期間的刀光劍影只會電光石火,中美之間的爭鬥對全球抗疫的影響正在加大,這樣使得夾在中間的歐盟不得不儘力爭取周旋空間。

(Visited 30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