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香港疫情出現緩和、連續19日無新增本地感染病例之際,港府宣布免費全港700多萬市民派發“銅芯抗疫”可重用口罩的消息不斷發酵,在社會上掀起一股熱潮。


雖然早前這個消息剛公布時,曾一度在社會上引起超高關注,市民們爭相在政府網站登記,對這款可重用口罩也有着種種好奇和期待,希望能儘快享受這個好不容易等來的口罩福利,僅僅5月6日一天內就有200萬人登記,不過,很快也有越來越多的爭議聲浮出水面。港府一次好心的全民口罩派發,卻引發了外界的各種吐槽。

不看時機:派發口罩來得太遲

在不少港人看來,此次派發行動最大的槽點便在於,港府對全民的口罩支援來得太遲了!港府對這項措施的推進太過緩慢,完全不看時機。
新冠肺炎疫情自今年1月中在香港爆發後,全城瘋搶口罩,市面上一“罩”難求,不少市民要通宵排隊購買。直到近月,隨着疫情的緩和和供應量的恢復,香港的“口罩荒”得以舒緩,而市民也已經過了最迫切需要口罩的階段。
傳染病專家認為,連續28日沒有本地感染個案,便是防疫工作取得進展的初步信號之一,可以分階段為部分社交距離措施鬆綁。但港府堅持在此時派發700萬口罩,顯得有點不合時宜。目前香港已超過兩周沒有本地感染個案,而最早登記的市民也要將於兩周後才獲發口罩,所以這意味着當市民收到口罩之時,可能已是疫情的尾聲。
5月6日,特首林鄭月娥也承認抗疫工作並非盡善盡美,指明白初期口罩供應令市民不滿,但她否認港府派發口罩太遲,稱此前香港口罩不多,庫存緊張,要留給醫護人員使用,形容現時派發口罩,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但顯然,市民對這樣的說法並不買賬。
日前,香港息影藝人黃夏蕙就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張摘下口罩的照片,用一則幽默的文案嘲諷了這個遲來的口罩派發:“喺我最需要您嘅時候,你冇出現過,當我徬徨嘅心情平復咗嗰陣,你又話重投我懷抱,仲要愛我60次?我實在太感動啦!”動態一出,短短几小時內已經贏得2.2萬香港網友點贊,不少評論都表示,她的一席話說出了很多香港人的心聲。

不管技術:銅芯口罩或存健康隱患

除了派發時機不對,港府推出的這款可重用口罩本身也引發了吐槽。不僅有市民嘲諷其外形酷似內衣內褲,更有人表示,這個口罩曾經在醫院管理局門診售賣機有售,以前兩元一個。近日,更有媒體曝出這款口罩或存在技術隱憂,讓大家難以放心。
根據官方資料,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負責研發的“銅芯抗疫口罩”,由六層功能物料構造而成,其中兩層含少量銅並以特別方法製造,可抑制細菌、常見病毒和其他有害物質,口罩可清洗60次,其後只需更換濾芯,就可繼續使用。據悉,這個口罩的專利設計2017年由HKRITA開發,並獲得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2018年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的金獎,而經改良後生產予全港市民使用。
實際上,利用金屬銅可殺菌或消滅病毒並非新鮮事,早就有文獻記載並獲得科學界公認。但將這一技術用在口罩上,並推廣大規模使用,多名學者都表示擔憂,認為其難以預防新冠病毒,還可能帶來其他健康隱患。
香港科技大學化學系理學教育助理教授陳鈞傑認為,假如口罩生產時納米銅未有緊密依附於口罩纖維,佩戴時便有機會直接吸入。他解釋,當氧化銅粒子細小至納米單位,其穿透力會更強,吸入後納米粒子或會產生基因毒性,為健康帶來危機。
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鄺士山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製造這批口罩用心良好,但在設計上犯了嚴重錯誤,呼籲市民暫時不要使用。他更表態,顧及身體健康,自己一定不會用含銅的口罩,納米銅比起使用在劣質口罩的玻璃纖維更大傷害,肺部吸入微粒子有機會致死。
此外,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柏良更提醒,並非所有人群都適合使用這款口罩,譬如正接受家居檢疫的確診或懷疑個案、有發燒、呼吸道感染等病徵的人、以及去醫院或老人院的人,都不應使用重用口罩,因為這款口罩本身不能消毒,用外科口罩更為安全。
面向700萬市民派發的口罩,在技術上存在這麼大的爭議,令人咂舌。面對專家學者的各種分析,不少已經登記的市民都連連表示,收到口罩後可能並不會佩戴,因為誰都難以預料這個新技術所帶來的隱患。

不夠透明:外界疑有利益輸送

不光是口罩的技術本身受到專家質疑,隨着這款可重用口罩更多的信息得到公開,此前其製造過程的不透明以及港府隱晦的態度,也引發各種猜測,成了一個頻頻被公眾找茬的話題。
據悉,這款可重用口罩每個成本40多港元,以港府派發超過的700萬個口罩計算,涉及款項逾3億港元。不過,港府公布政策首天拒絕披露生產商資料。香港創科局局長薛永恆解釋,口罩是全球抗疫的關鍵物資,生產商、原料、物流等都是敏感資訊。如果資料流出,港府便可能被“截糊”,即物資原料有機會被其他國家或地區商人搶購或抬價。
直到後來網上謠言四起,外界質疑這背後存在不正當的利益輸送,港府才公布,口罩是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採購原材料、統籌生產、消毒至包裝等工序,而生產商則是成衣製造商“晶苑國際集團”,由在越南的生產線生產。
但此後,外界對“利益輸送”的疑慮也未有消除。據悉,有資料扒出,與生產商晶苑國際集團對接的“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是港府設立的本地研發中心之一,但該中心的董事之一,是晶苑國際集團執行董事王志輝以及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的弟弟、新與織造廠有限公司董事梁嘉彥。多名立法會議員質疑,這等同研發中心把生意交給生產商。更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的決策過程欠缺透明度,從2月至今也沒有向立法會和公眾交代,引發不必要的揣測。
隨後香港創新及科技局長常任秘書長蔡淑嫻回應表示,不明白外界為何批評這涉及利益輸送,整個生產、採購過程完全符合港府的相關程序,因為當中列明,涉及公眾健康的工作是可直接採購。不過由此引發的,批評港府決策不夠透明的紛爭,恐怕依然難以平息。
向全民派發口罩,在當下的香港本應是一件歡天喜地的好事,但在這個過程中,公眾的滿足轉變成抱怨、不滿甚至更多的擔憂,實在值得反思。雖然百日抗疫終現曙光,但疫情仍未結束,接下來香港仍要面對更多複雜的挑戰,如何在此次的事件中吸取教訓,是港府需要做好的功課。

(Visited 9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