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於14日上午在深圳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講話,釋放出重要信號,開啟了深圳新一波改革開放的序幕。這引起了不少香港人的擔憂,香港的國際地位及競爭力會被深圳取代嗎?而特首林鄭月娥也發表了「不介意深圳超越香港」的言論,更是使許多人氣餒,當深圳全面超越香港以後,香港真的只剩投降一條路可走嗎?
深圳GDP於2018年首度超越香港後,有關差距日漸擴大,深圳於多項競爭力排名中領先,科研投入、港口貨物吞吐量亦均已超越香港。不過,香港似乎對此置之不理,或者也無暇兼顧,尤其是過去一年多的社會動盪,加上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夾擊,香港經濟持續處於下行趨勢。
當別人緊隨其後,甚至開始超越的時候,應該怎樣應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給出的「投降論」,對大部分香港人來說並不是一個好的答案。尤其是當深圳的改革步伐加快,而香港卻深陷數不盡的社會矛盾之中,雙方差距逐步拉大。大灣區之中,香港將扮演什麼角色?未來又該怎麼走?成為香港民間普遍擔憂的問題。
「不介意」言論引發爭議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會之前,香港特首林鄭在接受深圳衛視訪問時表示:「我不是很介意有人經常說,深圳的本地生產總值已經超越香港了,因為畢竟深圳人口、土地各方面都比香港豐富一點。」她認為香港與深圳之間未必有直接競爭,期望港深兩地有新合作平台。
被問到香港近年的政治環境會否影響到香港與大灣區融合,林鄭月娥說,香港近年出現了一股「過分強調本土文化」的風氣,繼而排斥內地及內地人,但認為這只是小部分人。她相信,通過時間可以扭轉情況。
她形容在香港行事困難,每次到深圳,市領導都很關心、同情她,因為在內地說得出就會去做,她期望中央繼續給深圳先行先試、突破及創新政策,令深港合作在全新平台進行。
但林鄭月娥的言論卻在香港引發爭議,有人批評這是自我削弱香港的優點,有人批評港府「不爭氣、不長進」,不僅沒有提供發展機會,又不想趕上深圳的發展速度,認為港府做法形同「舉手投降」。而當港府都投降,對香港前景不抱任何期望。更加引起來民間的擔憂。
與此同時,林鄭月娥原本計劃在周三(14日)發表一年一度的《施政報告》,但她改變行程出席深圳的相關活動。她解釋,是因為有一系列措施需要中央考慮和支持,由於涉及範圍廣泛,非單一部委能決定,所以10月底會前往北京,開會後決定這些政策及項目是否得到支持,為了香港公共利益,爭取11月底前發表《施政報告》。這一做法再次引發爭議。
香港作用大大減弱?
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國家主席在講話中提及香港。他稱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基本方針,促進內地與香港、澳門融合發展、相互促進。他強調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要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到內地學習、就業、生活,促進粵港澳青少年廣泛交往,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
不少香港媒體留意到,這次中央政府提出深圳改革方案除了着重大灣區協作,亦擴大了金融業、航運業等對外開放方面的舉措,以及發展高科技行業等等,種種措施都顯示中央有意加強發展深圳。香港媒體普遍認為這對香港形成一定壓力。
但當深圳逐漸成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引擎,香港的實力和價值卻在慢慢萎縮,角色越來越不明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到內地學習就業,港府卻仍然無意改善,雖然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經濟融合漸趨密切是未來大趨勢,但沒有優勢的香港,又能為大灣區作出多少貢獻呢?
參考去年發表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在經濟競爭力百強排名中,深圳排名全球第四,而香港只排第十三。有專家指深圳多年前曾參考香港發展模式,現階段輪到港府向深圳學習及合作,以尋求新的機遇。
但究竟如何學習及合作,很多方面還要取決於港府的態度和作為。這一次之所以許多香港人介意林鄭的「不介意」,其實問題不在於要和深圳一較高下,而是介意港府擺出了消極的「投降」態度,不僅對於香港的未來沒有一個清晰的規劃,在態度上也十分消極。在深圳乃至大灣區其他城市都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香港要怎麼辦,才是民間所擔憂的問題。

(Visited 254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