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副總統拜登正式接受提名成為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眼看距離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只剩下兩個半月時間,拜登與現任總統特朗普之間的競逐已經進入最激烈的階段。近日的最新民調顯示,競選連任的特朗普民調支持率雖然仍落後於民主黨總統提名人拜登,但差距已經縮小,選情日趨白熱化。


在美國大選前夕,中美關係也成為影響選情的一大重要因素。特朗普頻頻打出中國牌,對華顯出強硬姿態,試圖吸引選票。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應對引人關注。8月20日,美國著名政策分析師包道格在《南華早報》刊文稱,過去幾個月中,中國表現出了足夠的智慧,沒讓特朗普當局通過中美衝突升級轉移國內選民視線,也未能藉此給自己拉到大量選票。
美國大選進入倒計時,中國如何韜光養晦,做到不被美國選情利用,越來越成為值得思考的問題。

大選前夕特朗普大打中國牌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目前拜登以50%對46%領先特朗普4個百分點。雖然兩人支持率差距比早前相比已有所收窄,但是顯然特朗普政府近期都有着不小的危機感。
尤其是自6月下旬以來,特朗普一度選情告急,紅燈頻閃,幾乎所有民調均顯示他的支持率大幅落後於民主黨的拜登,最多時高達14個百分點。其中,對選舉結果至關重要的搖擺州的選情走勢對他也日趨不利。在一些被視為共和黨票倉的所謂「紅州」,特朗普的支持率也出了狀況,像喬治亞州1992年以來一直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在最近一次民調顯示,拜登和特朗普在該州的支持比例已經平分秋色。
在美國國內,最受關注的三個問題——應對疫情、處理種族關係和地區經濟問題上,
特朗普也被多數選民所詬病,而拜登則贏得了更多認同。這也使得用極端手段反華、大打「中國牌」成為特朗普選情吃緊下的重要策略。從7月美國下令關閉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再到本月以來,不斷加強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全方位圍堵,以及進一步在香港、台灣問題上做文章,都可見特朗普對華的步步緊逼。有外媒評論指,特朗普擺出對華強硬態度,是旨在激起國內民眾的民族主義情緒,吸引選票,同時藉此轉移外界注意力,掩飾華府的抗疫不力。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客座分析師包道格認為,特朗普政府想要好好利用中國牌,擊敗民主黨准總統候選人拜登。他預測,特朗普政府從現在到11月,應會更使勁對中國強硬。「美中關係目前處在70年代以來最低點,但我認為最壞的還沒到來。」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國力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持有相類觀點,特朗普政府官員似乎擔心特朗普不會成功連任,因此有種急迫性,想要把中美關係鎖在對抗中。

中國需韜光養晦、以柔克剛

正因為中國因素在美國大選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凸顯中國應對之舉的關鍵。
這一問題也引起了一些美國國際問題專家的關注。8月20日,曾任「美國在台主席」、曾於里根及老布什兩位總統任內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等多個部門負責外交方面的美國著名政策分析師包道格在《南華早報》刊文談到了這一問題。此前包道格曾因批評民進黨在兩岸關係等議題上的舉措,在台灣輿論界成為爭議人物,甚至被稱為「親北京派」。他在文中寫道,在過去幾個月中,中國政府表現出了足夠的智慧,沒讓特朗普當局通過中美衝突升級轉移國內選民視線,也未能藉此給自己拉到大量選票。
實際上,確實如包道格所言,面對特朗普政府在大選前的攻勢,中國的反應相對平靜,並沒有給人以針鋒相對式的激烈反擊,而是試圖「以柔制剛」,來管控中美緊張的關係。作為美國關停中國駐休斯敦總領事館的回應,中國關停了美國駐成都總領事館;針對美國8月7日宣布制裁與香港有關的11名官員一事,中國對等反制宣布制裁11名涉港美國官員。總體來說,中方的態度顯得平靜、克制。
8月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接受新華社專訪,針對蓬佩奧發表「新鐵幕演說」,企圖將中美拉入「新冷戰」等話題進行正式回應,並就中國如何應對未來中美關係作出表態。有分析指,從其專訪內容來看,幾乎也沒有激烈措辭,保持了最基本的理性和克制。而中方的應對,沒有出現激烈的反擊,恰好沒有陷入美國的節奏,中美國極端鷹派的下懷。
此外,包道格還出於對大選形勢的研判指出,雖然目前與「中國」相關的議題已經不在美國主流民意關注清單的前列,但目前中美的危機完全解除,因為不能排除特朗普及其麾下的部分鷹派政客,會在任期結束前孤注一擲,對進一步破壞中美關係下狠手。
因此,包道格建議,中國應當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保持低調和克制,不給美國各派反華勢力聯合起來的機會,因為中國的強硬姿態可能會給特朗普可乘之機,令其擺脫目前對自己的不利輿論,把美國民眾的怨氣引向中國。中國不該給特朗普當局留下任何「雙贏」的機會:讓特朗普既不能利用「反華」作為競選連任的籌碼,也無法靠破壞中美關係給對手拜登留爛攤子。
針對目前形勢,可以看到,這一說法不無道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美國對華動作恐怕還會一波接着一波,中國需要做好準備。如何儘量不使中美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升溫,一如既往地不卑不亢、以柔克剛,是值得思考的。
不少觀察人士也指出,在美國大選前是未來幾個月,北京應設法管理與美國的緊張關係,在必要時進行有限度的反制,以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最後攻勢」。一如王毅所說:「以冷靜理智面對美國的衝動和焦躁」,恐怕是今後一個階段處理兩國關係的核心指導。

(Visited 52 times, 1 visits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