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上台個多月,中美還並沒有面對面接觸過。最新消息,中美即將舉行換屆後首次高級別官員會談,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已經宣布,中美將於3月18日至19日舉行高層戰略對話。預計會面將為拜登任內的中美交往定下基調。3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也表示,表示希望按照習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總統通話的精神,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互不干涉內政和內部事務,秉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推動兩國關係向着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

不過,會晤傳出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卻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警告要繼續制裁香港。布林肯還稱,對於會面,美方「打算提出許多問題」,拜登時期中美首次會晤將會有怎麼樣的成果,引起全球關注。

首次會面,美「打算提出許多問題」

美國國務院3月10日發表聲明指,中美雙方官員將在3月18日會面,討論「一系列問題」。北京會派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外長王毅,與包括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內的對應官員會談。會面也在3月11日得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確認。

會議地點定在美國阿拉斯加最大城市安克拉治,北京與華盛頓離安克拉治的距離相當,這也是美國高級官員跨越太平洋訪問時常用的經停站。

一名不具名的美國資深官員透露,中美官員將探討新冠疫情、氣候變化,還有多個雙方存在分歧的問題,包括香港、台灣以及中國或對澳大利亞實施的「尚未公布的經濟禁運」。

布林肯則在推特上說,雙方會談將涉及有深刻分歧的議題。他出席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聽證會時說,美方「打算提出許多問題」,並且探討雙方得以合作的領域。

楊潔篪與布林肯上月初曾通電話,但外界認為兩人各說各話。楊強調香港、新疆和西藏等事務為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布林肯則強調,美國將繼續在各地捍衛人權和民主價值。

特朗普政府對華強硬政策的設計師,美國前國家安全副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10日被問到中美高官會議時稱,他認為美方應藉此機會為未來交往「設下條件」,而非謀求達成實質成果的議程。

布林肯也指出,今次會面不代表美國回歸到以往中美高層定期會晤的模式,指這種交往模式必須建基於美國在關注的事務上見到有實質進展的基礎。

還有專家表示,今次釋出兩國願意對話的氛圍,至於會談選址在阿拉斯加,相信是以免外界對今次會談過份期待。

會晤前夕,美國動作頻繁

有分析認為,這次會面的背後,是拜登的對華政策已經初見倪端,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高級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近日表示,不同於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不會聚焦美中關係的意識形態差異,轉而強調外交政策的價值觀與盟友重要性。她指出,拜登政府未將中國標籤為敵手。「我認為拜登為改善對華關係敞開了大門,同時表明他會捍衛美國的利益。」

與此同時,美方在外交上的動作頻繁。

3月10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在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聽證會上警告,美國「要將制裁措施執行下去,例如對那些在香港實施壓制行動負有責任的人。」

美國《華爾街日報》引述官員透露,布林肯肯定會在中美會晤上提出對香港事務的關注,以及中國對澳洲的貿易限制。

除了繼續威脅香港,在聽證會上有議員詢問是否承諾推動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台灣參加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主辦的民主峰會,以及進行美台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布林肯稱會致力推動。

除此之外,拜登將在本周五與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的領導人舉行線上峰會。美、日、印、澳四國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被認為是拜登政府應對中國在亞太區域內影響力的一大舉措。

美軍第七艦隊一艘導彈驅逐艦10日駛經台灣海峽,是拜登上任以來,第三度有美軍艦艇通過台灣海峽。第七艦隊表示,導彈驅逐艦菲恩號昨日根據國際法,通過台灣海峽,證明美國對印太地區自由開放的承諾,美軍亦將持續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執行任務。

解放軍東部戰區表示,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東部戰區組織兵力,全程跟縱監視美軍軍艦的行動,嚴密防範警戒,隨時應對一切威脅挑釁。

中國外長王毅2月在外交部舉辦的藍廳論壇上致辭時曾表示,過去幾年美方幾乎中斷了兩國各層級的對話,成為中美關係不斷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眼下兩國會晤重啟,只是釋放出一個雙方願意對話的姿態,並沒有透漏出緩和的空間,分析也認為,選在阿拉斯加本身就是希望降低外界對今次會談的期待。更何況目前中美雙方的分歧還很大,兩國亦有各自的考量,這次會談想要取得突破性進展,恐怕難度較大。

(Visited 61 times, 1 visits today)